willhill官方网站新闻

严金明教授为公司作后疫情时代人地关系与规划转型发展的线上学术讲座

2020年10月18日  点击:[]

10月13日下午六点,中国人民大学严金明教授受邀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公司师生作主题为“后疫情时代人地关系与规划转型发展”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公司党委书记聂鑫教授主持,吸引了三百多名公管学子的线上参与,大家在认真聆听、审慎思考的同时,也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线上讲座开始,严教授发言)


严金明教授由人地关系的内涵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着手,引出疫情时代给人地关系带来的冲击与反思。他指出,此次疫情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从人的观念角度,一方面,疫情提升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规避风险的欲望,但另一方面也将人与人的社交距离拉远,使交往方式更为多元化。从经济角度分析,疫情在促使消费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城市韧性不足、规划弹性不够等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必须在认识、尊重、顺应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作。

(严教授对人地关系的内涵进行讲解)


严教授着重强调通过强化伦理观、底线观、动能观、治理观等“四观”来从宏观角度探讨如何推进后疫情时代人地关系与规划转型的发展。他指出,强调伦理观即强调人地关系认识论转变,由人类中心观转变为自然中心观,由自我利己观转变为兼顾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两分责任观,从肆意消费观转变为人地和谐观,从经济至上转变为绿色发展观;底线观即强调坚守民生“压舱石”和生态“保护伞”,严守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高质量利用产业用地促“六稳六保”,强化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强化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强调动能观即要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空间结构,协调人地关系,进行供给侧改革,形成以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动能。以加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的治理观是“四观”的重中之重,国土空间规划应适度留白以提升应急弹性,以国土空间“点对点”保障建设空间供给,推进规划要素“线网状”流动,优化“板块式”建设空间布局,以“简政放权”优化应急管理效率,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支撑建设。

(面对疫情,严教授强调需加强“四观”)


同学们被严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一些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所从事的相关工作提出了问题,严教授从土地集约化、减量保护发展等角度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


(互动问答环节)


此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打破了线下空间的场地局限,为更多的公管学子提供了聆听和学习的宝贵机会。严教授关于后疫情时代人地关系与规划转型发展的见解透彻,内容丰富而全面,为同学们重新定位后疫情时代下的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也为探索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启发。

专家介绍

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经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课题30余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和《“多规合一”视角下的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首席专家,获部级一等、二等科研奖励12项,北京市公司产品成果奖2项。出版《土地法学》、《全域土地整治功能单元规划研究》、《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等专著合著10本,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图/李琳、文/李琳、编辑/马茜、审核/刘汶、陈美合、潘懿)




  • 附件【图片 9.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 7.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 10.png】已下载
  • 附件【图片 3.png】已下载

关闭